走进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校长周飞的办公室,办公桌上一本发旧的历史教材十分引人注目。这本教材上,字写得密密麻麻,都是他的备课笔记。有时,书写的空间不够了,他干脆再加上几张便签纸。日积月累,这本老教材的厚度几乎翻了一倍。“这是我给学生上课的课本,我喜欢站在讲台上、黑板前,给学生上课。”
周飞不仅是校长,也是历史特级教师,一边管理学校的工作,一边坚守热爱的讲台,这就是他的日常。
这学期,随着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东校正式开门招生,周飞更忙碌了,但他却乐在其中。
身为曹杨二中教育集团的“大家长”,同时兼任曹杨二中东校校长,他尽力让每所学校都能长出“特色翅膀”,而不是成为“影子学校”。
“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的合并谷锦网,而是要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公平教育资源。”今年,周飞被评为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
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合并”
从一线教师,到成为教育部门的行政管理者,然后再回到三尺讲台……在教育领域工作30余年,丰富的经历和阅历让周飞明白,把教育生态建设好,靠一两家优质学校“独美”远远不够。满足更多家长和学生对“上好学”的渴盼,必须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
曹杨二中教育集团内有11所成员校,切实推动优势资源流动,尊重各个学校的生长节奏,周飞没少下功夫。2020年,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实验中学(原兴陇中学)作为“强校工程”帮扶校,小升初对口率低、教师士气不足。周飞团队蹲点调研,发现在校学生对数智化、机器人等领域兴趣浓厚,随即安排曹杨二中科创教师驻点,协调同济大学开放实验室,帮助学校成为“普陀区数智教育试点校”。三年后,该校更名为“曹二实验”,蜕变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对口率翻了三倍。
在周飞的坚持下,资源共享的理念在集团内不断延展。德语DSD课程从曹杨二中向下延伸至5所初中学校;“创星讲堂”每周开讲,由曹杨二中的特级教师轮流去成员校授课、惠及师生超万人次……如今,集团11所学校的平均教学质量均得到提升,教师跨校流动达百人次,学生跨校参与活动超5000人次。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束光
作为一名高中校长,周飞对教育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他始终觉得,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获取信息渠道多元。“这代人不缺知识,但很缺乏真实的社会实践。可以说,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更需泥土教育。”鼓励更多学子接触社会、洞察社会现实,周飞尤其强调劳动教育的价值,希望更多青年学子在动手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021年,曹杨二中推出“劳动三重奏”课程:在“情扫天下”课程中,学生随劳模清理口香糖渍,理解普通劳动者对城市建设的意义;在“智创未来”实验室里,学生们积极动手做实验体验科创的乐趣,一名高一学生改良的智能洒水器还获得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在“道种心田”项目里,学生全程参与稻田劳作,将收获的稻谷送给退休教工和社区孤老,传递代际温情。
在解开一道道育人难题的同时,周飞也致力于构建一支“眼里有光”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的第一束光。”他相信,当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同频,教育便有了坚实的支撑。
青年教师郑佳刚入职时,她的思政课因“过于学术化”,一度让学生很犯困。周飞听课后并未指责,而是温和追问:“学生眼睛发亮的时刻是什么?你们怎么留住那束光?”慢慢的,郑佳打开了授课的思路:讲到“人民政协”章节时,她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政协活动”;分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时,她带着学生走进社区居委会采访“小巷总理”。2021年,她在上海基础教育青教赛中斩获特等奖,2023年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
培养年轻教师,曹杨二中打造“师·道讲坛”和“化育讲堂”谷锦网,邀请于漪、叶佩玉等教育名家倾身相授。目前,集团内8人获评上海市特级教师(校长)、13人获评正高级教师,在上海市青教赛、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成绩优异。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